“土夫子”挖出12万字古籍,包括奇书《房中术》
* 来源: * 作者: admin * 发表时间: 2025/02/06 17:56:58 * 浏览: 17
中国历代以来,古人都对死亡极为恐惧,为了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好以及造福后代,都会选择一个风水宝地作为墓地,被埋进古墓的除了墓主人之外还有着不少的稀世珍宝,千百年后,这些珍宝已经成为了稀世文物。当然了,文物之所以能存在于博物馆就是因为有了“考古”。现实中的考古和世人印象中的考古不太一样,因为世人印象中的考古基本都是来源于各种影视,认为都有地宫墓室,里面还会有着各种神秘的东西。
现实中的古墓大多数都是没有地宫的,在如今的考古发现中,一般有地宫便是汉代时期王侯之墓、明清时代的帝王墓。除此之外,考古家也基本没有传说中“看风水、看天象识古墓的本领”,而是古墓被发现或者被盗后才进行抢救性挖掘。挖掘的过程中,不仅会征用大型的机器,而且还招募不少村民前来清理墓土。

上个世纪70年代,我国各地都有了大型古墓的发现,湖南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多古墓、文物的省份之一,同样发现了不少的古墓,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被誉为“世界十大古墓奇珍”之一的马王堆汉墓。因为发现古墓的时候,我国的考古人员有限,但是古墓的考古又必须的进行,因此考古队决定在民间征集民国时期的“土夫子”协助考古活动。

当时长沙有一著名的土夫子,名为“余任生”。此人在民国时期发现了不少的古墓,也做了不少盗掘文物的事情,但是在建国前早已金盆洗手。与古墓为伴大半生的余任生在70年代听到考古队招募土夫子的时候立即报名了,随后被通知前往协助考古队挖掘马王堆汉墓。在考古的过程中,余任生看到考古队的目的虽然是处于保护古墓、保护文物,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稀世文物,那便是极为易损的帛书、帛画。

看到考古家对这些文物束手无策,余任生主动出手,对考古家说该如何完好的取出文物,其中的精髓只有4个字,那便是中医所说的“望闻问切”。在余任生的指导下,古墓中的帛书、帛画没有一件被破坏,全部成功出土。所谓的帛书便是流行于战国秦汉时代,用白色丝帛作为书写材料。如今世人可以理解为这就是汉代时期的书籍,而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共计有28种,12万字。这12万字的帛书,堪称历史失传古籍。因为这28部书籍中包括历史失传的有《五星占》《天文气象杂占》《彗星图》《长沙国南部地形图》《房中术》等。

不过,因为当时世人的思想比较封建,并没有怎么重视出土的这12万字古籍。为何这么说呢?要知道,当时的专家在出土这些失传古籍后,仅对一些具有文学、史学重要意义的进行解读。至于一些占卜的书籍,则被认为是迷信之书。如《彗星图》绘有二十九幅不同形状的彗星图,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关于彗星记载的古籍,因为二十九幅彗星图的占辞几乎全是兵丧的内容,如“兵兴,将军死”“邦有反者”等而被当时大部分的专家认为是迷信之书。

相对于《彗星图》等很多古籍,最悲惨的是《房中术》。这部古籍中记载的内容是啥,想必世人都知道了。而房中术是起源于彭祖的一种养生术。马王堆汉墓的这部《房中术》在出土后就一直被丢在文物库房中,几乎没有专家进行研究解读,原因就是都觉得这是一部“污秽之书”,如果解读发表了,必定会遭受到世人的谴责,会说“专家都那么污秽”。当时著名专家周世荣已经解读出了《房中术》的内容,但丝毫不敢发表。直到1981年日本访华时,我国将这部古籍的拓本赠送给了日本,日本很快就在国际上公开发表,抢走了中国的这古代文化,国内专家知道后都非常的懊悔。
上一条: 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
下一条: 全世界罕见!湖南挖出20万字失传古籍